木心故居考:真假琼美卡

很多初读木心的人都读过他的《琼美卡随想录》,一个短小随感的结集。这个美妙的地名,网上有人误以为是纽约Hudson River东岸的Tribeca (翠贝卡)。其实Tribeca位于曼哈顿岛,很贵,不是木心当年(1983年)自己能负担得起的。所谓琼美卡就是纽约的Jamaica(牙买加),经木心这么一改字,立即像是一个仙境了。

Jamaica在纽约东部皇后区,是JFK机场以北的一大片地区,西裔与黑人聚居于此,很穷、很破,也很不安全。了解到这一层的读者会有些失落,像从天上掉到了尘土里。但是还有反转,木心具体住的那块儿其实是在Jamaica的最北部,那个community叫Jamaica Estates,是这一带最富庶的地区,以前有位暴发户二代名叫Fred Trump的,买的房子就在Jamaica Estates,家里有个儿子后来还当过美国总统。

在《琼美卡随想录》书中,有一页照片,是一座薄薄积雪覆盖的漂亮房子,下面写着“写这些时,住在纽约东陬的琼美卡”。


这个“陬” zou1字我还真不认识。读者几乎一定会以为木心先生在这座美屋里写下了这些文字,但是,又要反转了。我了解他在美国早年的窘迫状况,买不起任意一座房子,遂想到可能是他寄居的朋友的家。我在Google Earth上翻找良久,真的找到了这所房子,目前房主的姓氏像是东南亚人。2019年12月23日,疫情之前的最后一次出游中,也去找了找这所木心眼里的美屋。三十多年过去,这屋子除了植物简直没有什么变化,依然可以精确地想象木心饭后散步、挨家挨户点评的样子,这也是岁月静好的一个注脚。我很好奇这座房子在1983年如何成为木心的容身之所,但当时很有一阵子没有头绪。


后来又读了一些他的作品,以及其他人的回忆文章,从字里行间看出他的琼美卡住所并非这里,而是南边Jamaica Estates的边缘,与真正的“穷美卡”Jamaica隔街相望的大路口上一座红砖公寓楼。


木心住在二楼,从一个华人二房东手里分租了里外套间的里间,窗口正临大街,夏天没有空调,汗流浃背地写出了来美后最初的很多文字。需要坐地铁进城去美术学校点卯上课作画,闲暇时,马路对面买烟、附近路上散步。因为是工艺美术出身,散步时很留心周围房子的美丑,那张照片里的房子,大三角的立面,房前有曲折的甬道和台阶,想必是木心比较喜欢的一座屋子,借来营造“琼美卡”的美好氛围,仅此而已。木心书里并没有说“我住这屋里”,只是含糊其辞,引导读者形成一个美好想象而已,否则,要直言穷困文人的真实处境,只好写出煞风景的 “写这些时,住在纽约东陬逼仄的小套间里汗流浃背”。


木心在这个局促的小屋里住了很长时间,大约是1983年到1990年。之所以来这里住,是因为跟大收藏家王季迁(C.C. Wang)闹翻了。1982年木心五十多岁高龄来美留学,不久很多艺术学校的同学们都互相介绍着去给王季迁打工,木心帮他修文物,此外因文笔不错,还代笔写些文章,以及写一些吹捧王的文章。作为回报,王季迁给提供食宿,住在曼哈顿一个高层公寓楼里。这样的生活,木心不久就恶心得过不下去了,于是到琼美卡找了个便宜的小居室出走了。

就是在这个小居室里,木心笔耕不辍,终于靠文章在台湾率先打开了局面。早期的一本书出版前,出版社要作者照片,于是某日小老乡陈丹青带着相机来了。

木心很少拍照,一旦拍,必正装,郑重打扮。1986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出版前,台湾需要照片,我给他拍了几张,就在他琼美卡寓所的楼下公园。他很听话,我要他脑袋转过来,他就一甩头发,猛地转过来。那年他五十九岁。

拍照用作背景的石砌小柱,和不远处的一颗特别粗的大树,现在都还在,虽是物是人非,也多少算一种岁月静好。


2024-03-01注:楼门口这根石头砌成的方柱是不是当年照片的背景,还有待实地验证。从Google街景上看不到朝向楼的那一面,下次有机会一定去亲眼看看。